让孩子成长更有意义,接触大自然

发布日期: 2021-01-29 作者:  

什么是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从古至今,我们就是在农耕劳动中探索、发展持续到现在,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祖先留下了丰富的农耕遗存,对这些遗存,我们必须保护好并在这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

以传统耕作作为载体的农耕文明中,所蕴含的力量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女所传承的不可割舍的文化。牢记并传承历史荣光,不忘本,在历史发展的河流里才能越走越远。

既然是历史传承,但现代社会孩子却离农耕越来越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也在得到进步。就现在而言,人们生活水平相比以往提高了好几倍。城市的发展,让土地变成了水泥地,茅草房变成了高楼大厦。

孩子们整天生活在城市中,天天学习的是书本知识,他们基本上“足不出户”而没有到农村实地接触的可能,而且,国内学校教育也基本上没有“农村体验”的课程安排。

如此这般,对于城市孩子们而言,农村的“面貌”是模糊的,农村和农耕生活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

农耕文化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很多学校、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农耕文化教育,导致孩子对农村和农耕缺乏了解,甚至认不清农作物,不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这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说不通的,这些基本的农业知识多多少少是要掌握的。

农耕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塑造品德,培养认知的教育。我国的农耕文化包含很多方面,在农耕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养成劳动的习惯,摒弃懒惰的心理,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

在了解了农耕教育的同时增长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这也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教育改革,提倡学生走出课堂,去自然中感受,用亲身体验去获得知识。特别是提出乡村振兴,乡村是城市的基础,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不能忘记乡村所带来的的功劳。

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我们应当重视农耕文化的教育,这不只是我国优良的文化基础,更是对孩子塑造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