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户外市场

发布日期: 2021-01-29 作者:  

对于广阔的文旅大市场而言,研学旅行是一把星星之火。2018 年国内研学旅行市场规模为125 亿元,人均消费3117 元/次。这把火到底会壮大燎原还是保持微光?研学旅行的市场现状如何?主要类型有哪些?关键要素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研学旅行市场有多大?

来自执惠的数据显示:目前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企业收客对象中,超过80%的对象属于3 岁至16 岁人群。未来几年,不断增长的适龄青少年人口将为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市场需求,预计2019 年之后,我国3 岁至16 岁人群规模将持续增长,整体规模将保持在2.3 亿人以上。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研学旅行人数达到400 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25 亿元,人均消费达到3117 元/次。

研学旅行市场资金投入情况如何?

国家每年对教育投入资金连续5 年超过GDP 的4%。国家拨款到各个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教育局有责任和义务在每个学期给学生提供小学3 天、初中5天、高中7 天的出校、出市、出省的研学教育。保守估计,研学旅行和乐园教育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会发展到2000 亿元左右。

在一线城市,家长更看重研学项目的综合教育意义,关注研学组织的细节和流程,青睐深入的、沉浸式的文化和生活体验。在二、三线城市,家长更看重研学项目的功能性,聚焦在一些硬性指标上,如能去几个地方,参观多少景点,进行多少名校探访等,更多会选择前往大城市。


与巨大的潜力市场形成对比的是,目前研学旅行机构还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从事研学旅行的相关机构组织中,2017 年总收入规模2000 万元以上的机构组织占比10.7%,研学旅行机构年接待量较小,30 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到整体比例的60.7%(不包括兼职)。从接待人次规模来看,2017 年接待量1000 人次以上的企业机构占比43.1%,其中接待量1 万人次以上的企业机构占比13.8%。

当前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机构的分布与市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66%的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机构分布在经济发达、收入和消费水平高、人口稠密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据执惠统计:2010 年以来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数量在逐渐增加,2017 年达到顶峰。该领域越来越受资本方关注。在所有融资事例中,处于B 轮融资阶段之前的占比高达81.5%,反映出现阶段该领域处于快速成长期。

研学旅行市场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国内研学旅行的组织力量主要为旅行社和研学机构,还存在“拉市场”、导师不专业、课程目标不明确、主题选择不清晰等问题。

研学旅行市场潜力巨大,是毋庸置疑的新兴市场,但整体来看,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部分企业受品牌影响力较低、获客渠道不足等因素影响,整体营收规模处于较低水平。

研学旅行趋势预测

课程科学化——内容为王。《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提出:研学旅行产品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在研学旅行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设计研学旅行产品。

对各组织机构来说,要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强调体验的产品,丰富研学课程内容,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避免课程内容同质化,注重内容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同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研学旅行过程中要强调讲解内容科学化:讲解可分为导师讲解和研学基地解说两部分。一方面要提高导师门槛,完善培训、监督制度;另一方面,研学基地要形成科学的解说体系,方式多元化,提升趣味互动性。

团队专业化——导师关键。不同于一般导游,研学导师需要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讲解技巧。研学项目很多都具有科普性质,需要结合历史、地理、生物等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并加强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参与。此外,标示标牌系统也应适应研学基地的特性进行创新设计,以浅显趣味的语言和图示展示科学知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美国,很多博士在假期都会前往国家公园担任义务讲解者,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为游客进行科普讲解,这项制度如果在我国能得到普及,将有利于研学旅行市场的导师人才扩充。

管理系统化——安全至上。在我国,研学旅行涉及四大管理组织方:首先,以家庭为单位,家长是研学旅行最基础的组织管理者。其次,教育部门和学校作为研学旅行的发起者,要全面深化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制作达标的研学手册,对研学机构和基地制定完整的评价体系。再次,研学机构作为研学旅行的组织者,更需加强行业规范,落实资质认定,加强政策扶持,聚集高素质行业人才。最后,研学基地作为供应方,承载着研学旅行的核心内容开展,须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

在研学旅行组织管理过程中,安全是最关键的方面。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对研学基地、研学机构设施等进行安全评估;对研学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对学校教师、研学导师进行安全培训;对学生进行行前安全教育;严格制定应急预案;各行业部门制订针对研学旅行的规章制度。


文来源/中国文化报 图片/pexels 编辑/满川